《资治通鉴》的现代应用·战国篇·28
公元前253年,28岁的韩非离开韩国,投奔到儒学大师荀子门下,学习“帝王之术”。
在他来之前,师兄李斯已经跟随荀子学习多年。
但没想到,韩非后来者居上,所述大作《韩非子》,将帝王之术分析的十分透彻,让李斯都嫉妒不已。
李斯与韩非,都是当时大才,为什么入门晚的韩非,对帝王之术的认识反而比李斯深呢?
一、早年经历不同
韩非与李斯,虽然都是大才,但他们的出身有很大差异。
韩非是韩国公子,教育资源相当丰富,而李斯,是楚国一位标准的平民。
出身的差异,决定了韩非赢在了起跑线上。
咱们具体来看看:
根据评级结果,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(原:宁波市商业银行)信用主体评级为“AAA”。
今年3月,国务院对外印发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,对“两新”(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)工作进行全面部署。7月底,有关部门对外印发《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》,并明确统筹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“两新”工作。随后,多个地区陆续推出配套政策。
1.李斯
李斯出生在楚国的一个小县城中,在他年轻的时候,通过自己的奋斗,成为了楚国一位掌管文书的小吏。
在楚国,小吏其实就是最底层的公务员。
李斯的志向是从政,而且是当大官,眼下的小吏显然满足不了他。
但李斯家里没矿,又没大佬赏识,想有所成就,显然比较困难。
怎么办呢?李斯也不知如何是好。
面对枯燥的升迁无望的工作,李斯很迷茫,直到他遇见了那些老鼠。
他从老鼠的对比上,发现了生存哲学,简称为“老鼠哲学”。
事情是这样的。
某次,李斯在粮仓中统计粮食产量,见到了几只老鼠。老鼠不稀奇,稀奇的是这些老鼠一点不怕人,即便发现了李斯,仍旧在那大摇大摆的吃囤积的栗米。
李斯觉得很奇怪,他联想起在厕所见到的老鼠,那些老鼠吃的是脏东西,每当看到人来,便会惊慌失措的跑开。
一个问题出现在他的脑海:
同样是老鼠,为什么粮仓里的老鼠生活的如此安稳,而厕所里的老鼠却整天担惊受怕?
在冥思苦想后,李斯得到答案:
环境决定成就上限!
李斯想明白了,为了成就功名大业,需要换个大舞台。
于是,他辞了官,告别家人,踏上了求学之路。
2.韩非
韩非出生在韩国的宗室,是个标准的贵族子弟。
在韩非6岁的时候,韩国被秦国大败,死了四万多人。
在国难的背景下,幼年的韩非开始刻苦学习,读商鞅的国家治理之书,也读孙子兵法,吴起兵法之类的军事书。
在韩非19岁的时候,秦国的白起进攻韩国,夺取了五十城,并且分割了上党。随后,长平之战爆发。
在这个时候,青年的韩非开始向韩王上书,劝韩王改革,振兴国家。
韩非的恳请,持续了五年,然而,韩王没有任何表示。
在韩非24岁的时候,他已经看清了韩国的局势。
他痛恨国家不任用贤才,反而将那些浮夸的、没有本事的人给与高位。
韩非上书无效,只好退而埋头写书。
到了28岁,韩非投奔荀子门下,学习帝王之术。
由此可见,在韩非投奔荀子前,他已经看清了韩国积弱的本质,并且开始了反思、分析。
一个国家,如何才能由弱变强?
从哲学的话来讲,他先从个性出发,开始总结共性。
这个共性,就是帝王之术。
“法不阿贵”的思想,在历史上由韩非第一次提出。为什么是韩非?
因为他看透了韩国的朝堂,那些权贵无能,却又肆无忌惮的破坏着规则,促使国家逐渐积贫积弱。
这些见识,都是他思想的来源。
所以,不像李斯,他拜入荀子门下前,是一张白纸,完全靠荀子拉着往前走。
而韩非,在投奔荀子前,他便已经入门,老师荀子扮演的角色,只是助推他前行。
二、目标不同
先说李斯,李斯为什么要学帝王之术?
目的只有一个,为自己,为他的功名大业。
他先为小吏,但不满足现状,为了干出一番事业,他才投荀子为师。
学习帝王之术,只是他追逐功名的手段。
再看韩非,他又是为什么研究帝王之术?
他的目标有为自己的功名,但更多的,是为了挽救韩国。
韩非,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、家国意识。
即便韩王不待见他,不听他的意见,他对韩国的感情,也是忠贞不二。
面对韩国黑暗的未来,他没有放弃。
既然上书无用,他便开始著书,希望换一条路救国。
韩非所著的《韩非子》,一个重要的内容,便是改革图治,变法图强。
我们无法断定,为拯救国家危亡的奋斗,就一定比为自己功名的奋斗强。
但我想到了一个人的一句话,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。
伟人如此。
这些无私的,为国家未来而奋斗的人,值得我们的尊重。
我是一分,是历史应用派。
近期在写《资治通鉴》的应用系列,如果想通过阅读历史故事,指导当今生活,欢迎关注我。
每一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个人如何融资炒股,欢迎大家评论,交流呀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最大配资平台_证券投资系统_鑫东财配资机构观点